2010/02/24

從「艋舺」來看校園霸凌

在看了最近期待指數很高的電影--「艋舺」之後,家人的感覺是:很像在看台灣版的古惑仔。

但其實我覺得結局還蠻好的,至少不會讓人認為走入黑道是很「光榮」的事情。(這就叫自我感覺良好嗎?)

踏入黑道就像吸毒一樣,一但染上了,就脫不了身了。

但是,黑道是怎麼吸收學生的呢?從劇情的舖陳來看,大部份的情況會是:首先會有黑道的兒子(很跳)、被欺負的可憐蟲,再來就是從中找出合適的對象,最後再吸收,變黑道,然後無盡的循環。

報應不止,屢試不爽。

而什麼是「合適的對象」?就是頭腦好、有膽識的、有氣魄的,大概就是合格的對象了。(所以我才會坐在這邊分析)

但這些合適的對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,就是「被欺負的可憐蟲」。這種人最好騙,只需要保護他們,他們就會死心踏地的跟隨心中的「保衛者」。

「以暴制暴」才是社會的真理嗎?

我們都知道,社會中有警察,校園中有老師、教官,家裡有家長,難道這些都沒有辦法對「被欺負的可憐蟲」有所幫助嗎?

以自身的經歷來看:很抱歉,完全一點幫助也沒有。

師道淪喪現在已經不是新聞了,現在的老師動輒得咎,動不動就會到學校來個「興師問罪」,學校擔心會影響校譽,導致學生入學率,變成了「學生才是老闆」的情形。

警察對校園霸凌事件有解決的能力嗎?從現行的校園自制法來看,警察不是不能進入校園,但需經過繁雜的程序以及學校的同意才能進入。演變成警察權被銷弱的情況。

其實想到的還有很多,有時間再從校園霸凌衍生的同儕壓力、教化、教育、盲點、廢除死刑等議題研討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